
“广告投了近 2 万美元,ROI 还不到 1.3,转化率却一个劲往下掉。”
“现在新品不砸广告,连个点击都捞不到。”
“明明产品竞争力不差,可广告烧了三个月,库存积压问题反而更严重。”
“每天都在投广告,却越做越觉得自己像平台的‘打工人’。”
如果你在亚马逊做跨境生意,这些话大概率听过,甚至自己也亲口抱怨过。
2025 年的当下,亚马逊早已不是那个 “只要投广告,平台就会自然输送流量” 的赛道了。
一、真正的问题不是 “投得多”,而是你一直在“租流量”
亚马逊卖家的集体焦虑:
1、广告越来越烧不起
CPC 涨幅高达 35%,核心类目早已变成 “流量修罗场”;
单个新品的推广成本飙升 300%,却依旧难以起量。
2、低价、同质化,利润持续下探
卖家之间陷入 “内卷”,只能靠 “让利” 维持点击;
卖得越多亏得越多,还越来越依赖平台的流量分发。
3、流量的 “命门”,全握在别人手上
Listing 一旦被限流,广告效果立刻归零;
广告算法稍有调整,之前的投放方法一夜之间失效;
平台规则随便改一改,整个运营团队就得被动调整策略。
本质在于:你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 “流量资产”
而平台想要的,正是这种 “流量由我控制,卖家为我打工” 的生态闭环。
二、到底该怎么办?不是不投广告,而是不能只靠广告
我们分析了 100 + 中大型亚马逊卖家 2024 年的运营数据,发现了一个明显的分水岭:
能实现盈利增长的卖家,80% 以上都在布局 “内容 + 品牌”。
他们不再把希望赌在 “关键词排名” 和 “低价抢量” 上,而是:
在 TikTok、YouTube 等社交平台搭建品牌账号;
用内容主动触达用户,完成 “预售式种草”;
联动红人、达人扩大品牌认知,提升用户的转化意愿;
让品牌有 “声量”,而不只是靠 “价格” 吸引客户。
这不是一时的潮流,而是必然的趋势。再不转型,你的广告会越来越贵,利润会越来越薄,品牌也会越来越边缘化。
三、内容营销,正在成为亚马逊卖家的 “生存分水岭”
你可能会问:“做内容不是很难吗?我们不懂视频剪辑、不懂脚本撰写、也不懂拍摄。”
但我们要告诉你:你不需要做网红,你需要的是打造内容资产。
三步搭建亚马逊卖家的内容增长飞轮
1、内容种草,接管用户决策链
如今用户下单前,至少会接触 3 次相关内容。他们的第一触点不再是广告,而是 TikTok、YouTube 等社交平台的推荐内容。
如何操作?
明确内容人设(专家型 / 生活方式型 / 场景型);
用真实用户的视角拍内容,而非单纯的 “产品秀”;
强调场景共鸣,而不是堆砌产品功能。
实操小技巧:
开头 3 秒用 “反常识钩子” 抓住用户注意力;
视频结构遵循 “HOOK→共鸣→产品解法→轻转化” 的逻辑。
2、账号矩阵,建立可控的流量池
内容要形成可复用的模型,搭建品牌专属的私域流量矩阵:
1 条核心视频拆分为多种形式,同步分发至 TikTok、YouTube Shorts 与 IG Reels;
不同平台的分发机制虽有差异,但选题、脚本和视觉模板可复用;同时将内容沉淀到 YouTube 频道、独立站内容页和站内视频广告页。
成效显著提升:曝光成本降低 60%;品牌关键词月搜索量增长 3-8 倍;亚马逊站内转化率提高 30%-80%。
3、达人联动 + 站内引流,打通增长闭环
只有当内容和品牌力建立起来后,才能触发营销裂变效应:
红人测评内容:实现站外种草 + 品牌背书;
内容投流广告:ROI 远高于传统广告;
视频嵌入站内广告页:提升用户信任感,助力成交。
实战案例:从广告困局到内容爆量
品牌背景:
类目:便携电子工具;
核心问题:广告 ROI 偏低(1.1~1.4),缺乏内容运营基础,品牌认知度几乎为零。
我们执行的策略:
从 TikTok 起号,用真实生活场景制作内容;
拍摄测评类视频,搭建清晰的品牌人设;
联动红人产出内容,并复用到站内 A + 页面;
每月优化内容表现,复盘选题方向与投放策略。
30 天后数据反馈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