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过去二十年,Google 是全球网络生态的中心,是所有消费者「买之前先查一下」的入口。 品牌花费巨资在 SEO、投放关键词广告,只为在搜索结果的前几页占有一席之地。
然而,这个稳固了近二十年的模式,正在被 AI 的浪潮彻底颠覆。
ChatGPT 的出现,不只是多了一个聊天机器人,而是重新定义了「搜索」这件事。
当人们在输入问题后,不再需要点开三、四个网页逐一比对,AI 已经帮你整合所有资料,浓缩出答案。 这种「Zero-Click Search」(零点击搜索)正在改变整个网络流量的流向,也让品牌第一次面临「不是排名第一,而是根本没机会被看见」的危机。
甚至在 2025 年的 10 月中旬,你可以看到 Google 搜索直接“干掉自己”,提供了「AI 模式」的搜索结果。

而这只是开始。
AI 不再只是提供答案,它正在学会「帮你做事」:帮你找产品、帮你比价、帮你挑选评论、甚至直接下单。 未来的消费决策流程,将不再是人与品牌的互动,而是 AI 与品牌的对话。
在这样的变局中,电商卖家不能再只是思考「如何被人看见」,而是要开始思考:「如何让 AI 看见我?」
一、AI Agent 登场:消费者购物习惯的巨大转变
1. 搜索流量雪崩
许多品牌已经注意到一个现象:Google 搜索流量下降了,点击数减少了,但业绩受到的影响可能还不太显著。
这是因为「会买的人」还是会买,只是他们不再透过传统搜索找到你,而是透过社群口碑、好友推荐,或者是直接使用 AI 工具。
而那些原本只是点进网站看看知识型内容、没有购买意图的流量,则被 AI 的整合式答案取代了。
这意味着品牌必须重新定义「曝光」这件事。
过去,人们透过写博客、做 SEO 来吸引潜在消费者; 但在 AI 时代,单纯的知识型文章可能已经无法带来流量。 你必须思考的是:如何让 AI 自动引用你的内容,或者直接把你的品牌推荐给用户。
2. 从十家到三家:AI 的「浓缩式选择」
过去当消费者搜寻登山背包推荐时,会出现十个品牌的结果,他可能点进三个网站,分别阅读、比较、选择。
而现在,AI 会自动分析所有信息,最后只推荐三个产品。 这意味着品牌曝光的机会从「被搜索到」变成了「被 AI 选中」。
举例来说,假设一位登山爱好者向 ChatGPT Agent 下指令:「帮我找一款 30L 黑色、适合周末登山的背包。」
AI 不会提供一堆链接,而是整理出三款产品,附上功能、口碑与价格比较。 这三个品牌将成为消费者的主要考量,其余七家将直接被忽略。 这个趋势对品牌来说是双面刃:一方面竞争更激烈,但另一方面,只要进入 AI 的推荐清单,你的转化率可能会比以往更高。 因为 AI 已经帮你过滤掉了不具备购买意图的流量,留下的都是高意向客群。
二、AI Agent 的进化:从帮你查,到帮你买
1. ChatGPT Agent:自动作的智能助理
OpenAI 推出的 ChatGPT Agent,不只是回答问题的 AI,它具备了「自主作」的能力。
这意味着当你要求它「帮我比较三台电视」时,它不只是整理信息,而是会自动打开浏览器、查找评论网站、阅读内容、整合分析,最后给你一份可信的建议。
这种可见的决策过程非常重要。 因为消费者会更信任 AI 提供的结果,当他看到 AI 真的打开多个网站、排除业配文章、交叉比对评论,就会更愿意依赖这个推荐。 对品牌来说,能否进入这个自动化决策流程,就等于能否进入消费者的选择名单。
2. Shopify 的布局:打造 AI 专用数据库
Shopify 已经开始布局 AI 时代的电商基础设施。 他们宣布将开发一个专门提供给 AIAgent 使用的数据库,只要卖家同意,就可以让 AI 直接访问产品资料、下单流程、库存信息等。
这代表未来的购物过程将会像这样:
消费者向 ChatGPT Agent 下达指令:「帮我找三款 30L 登山包并直接下单。」ChatGPT Agent 进入 Shopify 的数据库,抓取各品牌的产品资料。比较价格、功能与评价后,直接完成下单流程。整个过程中,消费者甚至不需要打开任何网站。 这也意味着,如果你的产品数据不在这个数据库中,就会完全被排除在 AI 的选择之外。

Etsy 大涨 16%! ChatGPT 联手 Etsy 和 Shopify,开启 AI 购物时代
三、商业模式的颠覆:广告、平台与比价的未来
1. 广告,会不会回来?
AI Agent 在未来极有可能会导入广告机制,就像 Google 搜索结果中会出现「赞助链接」一样。 但不同的是,AI 的推荐不只是排序,而是内容本身就可能受到广告干扰,这会让推荐的公信力产生新的挑战。
品牌将不得不在「自然被选中」与「付费被推荐」之间找到平衡。 这也是未来电商策略中不可避免的竞争现实。
2. 平台的「比价化」危机
AI 导入电商的另一个隐忧,是平台可能逐渐变成比价网站。
当所有产品都以同样的规格被整理进数据库,价格就会成为最主要的比较基准。
比价网站的问题在于,它让品牌「又降价、又要付钱」。 产品必须压低价格才能排名靠前,还得支付曝光费用或成交佣金。 这会让品牌的利润空间被挤压,最终陷入恶性循环。
在 AI 时代,这种风险依然存在。 品牌要避免被卷入价格战,就必须在产品之外,建立更强的品牌价值与消费者认同感。
四、AI 时代的品牌生存手册:让 AI 推荐你
AI 时代的竞争,不再是谁的广告预算多、SEO 做得好,而是谁更容易被 AI 看懂、被 AI 信任、被 AI 选中。
以下四个策略,是电商品牌在未来一年内必须完成的关键任务:
1. 商品资料要完整、清晰,让 AI 能「读懂」你
AI 推荐的前提是它看得懂。 如果你的产品页面信息不完整、描述模糊,AI 就会直接略过你的品牌。 以电商卖家来说,需要注意以下相关事项:
标题与描述要明确:产品名称、功能、适用对象、解决问题等都要具体。结构化数据:尽量用标准化格式(如 Shopify 数据库的规范)呈现,方便 AI 撷取。图片与属性详尽:AI 会分析页面结构、Meta 资料与多媒体内容,信息越完整,越容易被选中。这就像过去的 SEO,但对象从人变成了 AI。 你不再是为了让人点进来阅读,而是为了让机器「读得懂、用得上、选得了」。
2. 建立「真实买家评价」,让 AI 判断你值得信任
AI 在判断产品可信度时,会高度依赖外部信号,例如评论数量、讨论声量、媒体报道等。
如果你的品牌没有足够的评价数据,即使产品很好,也可能被判定为风险过高而被排除。 你可以这样做:
主动鼓励消费者留下评价,并回应评论。透过口碑营销与社群讨论增加品牌声量。与媒体、KOL 合作,创造讨论热度。记住,AI 不会「相信你说的话」,它只相信「别人怎么说你」。
3. 建立完整 FAQ,让 AI 直接引用
当消费者透过 AI 提问时,AI 会优先引用「已知的标准答案」。 如果你的网站有详细 FAQ,AI 就会更容易撷取并使用你的内容。
例如:「这款登山包防水吗?」「保固多久?」这些问题如果都能在页面中找到明确答案,AI 就会在推荐中直接引用,甚至可能因此更倾向选择你的品牌。
像 Amazon 的 A+ 页面就有 FAQ 的功能,建议卖家要善用这个区块来建立完整 FAQ。
4. 优化下单流程,别让 AI 放弃购买
AI 虽然能协助完成购物流程,但如果流程过于复杂,它可能会直接放弃或选择竞争对手。
例如:需要先订阅、再领券、再贴验证码的流程,对 AI 来说就是一个「风险节点」。
你可以这样做 L
优化结账流程,减少步骤。提升页面加载速度与接口简洁度。支持自动化下单与快速付款系统。AI 不喜欢麻烦,就像消费者不喜欢麻烦一样。 让流程越简单,你被推荐的机率就越高。
五、品牌价值:AI 无法取代的最后护城河
在所有技术变革的背后,有一件事始终不会改变:品牌的意义与情感连结。
即使 AI 帮你筛选出三款登山包,消费者最终仍可能因为「品牌故事」、「价值主张」或「媒体印象」而做出选择。
这意味着,媒体营销、品牌定位与内容策略依然重要。
品牌必须持续透过社群、内容、影音、Podcast 等多元媒体去沟通价值与情感,让消费者在 AI 提供结果前,就已经对你产生好感。
当消费者说出:「帮我从 Snow Peak、Arc'teryx 和 The North Face 里挑一款」时,品牌战争已经赢了一半。 因为你已经进入了他的「品牌心智名单」。
结语:不确定的未来,唯一确定的是「要先准备好」
没有人能准确预测 AI 会以多快的速度改变电商行业,也没有人知道未来的购物入口还会不会是 Google。
但有一件事可以确定:变化已经开始,且不会回头。
品牌若要在这场变革中生存,就必须从现在开始,学会与 AI 对话、为 AI 优化,让自己成为「最容易被选中的那一个」。
同时,更要记得:品牌的价值不只是被找到,而是被记得。 当 AI 不再只是工具,而是消费者的「购物代理人」时,能让 AI 信任的品牌,才有机会让人信任。
AI Agent 时代的电商竞争,不只是算法的战争,更是品牌力的战争。 你准备好了吗?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