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美国船费新规 10 月 14 日就生效,只剩不到两周时间。
这政策一落地,船公司大概率会把额外成本转嫁给卖家!
运费要涨,迟交货可能还得罚钱,利润眼看要被啃掉一块。
卖家们怎么样才能少踩坑、守住利润!
1 主要政策内容
1、对中国船东/运营商:2025年按50美元/净吨征收,2028年增至140美元/净吨,每船每年最多征收5次。
2、非中资但使用中国造船舶:2025年按18美元/净吨或120美元/TEU计费,2028年分别涨至33美元/净吨、250美元/TEU。
3、豁免条款:若船东订购美国建造的船舶,可暂停收费最长3年;
空载船、小型船及参与美国海事安全计划的船舶可豁免。
2 对卖家的影响
1、 物流成本显著上升
海运费用增加:船公司为覆盖新增成本,可能提高海运价格或增设附加费,卖家需承担更高头程运费,压缩利润空间。尤其对低毛利商品,成本转嫁难度大,利润可能被大幅挤压。
2、供应链稳定性受挑战
航线调整风险:航运公司可能减少美线运力,转投欧洲、东南亚等市场,导致中国至美国的航线舱位紧张,运输时效延长(可能增加7-10天),卖家需提高库存安全余量以应对缺货风险。
清关与查验风险:政策实施后,海关查验率可能上升,货物滞留、罚款等风险加大,影响资金周转和订单交付。
3、 市场策略需调整
成本控制压力:卖家需重新评估物流成本,优化发货路径,如选择非中国建造的船舶,或通过海外仓提前备货,降低单次运输成本。
库存管理挑战:为应对运输时效不确定性和清关风险,卖家需增加库存储备,但占用资金成本,需平衡库存水平与资金压力。
市场多元化需求:部分卖家可能考虑分散市场,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,拓展欧洲、东南亚等新兴市场,降低政策风险。
3 应对建议
1、灵活备货:采用散货拼柜、海外仓备货等方式,降低头程成本,提高资金周转效率。
2、优化供应链:与船公司、货代合作,提前锁定舱位,关注航线调整动态,选择更稳定的物流方案。
3、加强库存管理:利用分析工具,精准预测需求,优化库存结构,减少滞销风险。
4、政策跟踪与合规:关注中美贸易政策动态,及时调整运营策略,确保合规经营。
美国港口费政策将对跨境卖家的物流成本、供应链稳定性和利润空间产生显著影响,卖家需通过灵活的运营策略和风险管理措施,降低政策冲击,维持业务竞争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