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告中品牌词要不要投?防守 vs 进攻,一文讲清!

小Q聊跨境 · 2025-09-01
品牌词要不要投?这是个老问题,也是个新问题
几乎每个做亚马逊广告的人都会遇到一个纠结:“我的品牌词要不要投广告?这些流量本来就是我的啊!”
但如果你只是凭直觉去做,要么会白花钱,要么会被竞品偷家。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拆开看:品牌防守 vs 竞品进攻。
一、品牌防守:守的是“已知人群”的门票
1. 为什么要防守?
- 亚马逊的搜索结果不保证品牌词全是你的 Listing,竞品可能用赞助广告占在你品牌词的第一屏。
- 对于标品(功能属性明确,差异化低),客户在搜索你的品牌时,很可能也会被价格、评价等信息吸走。
- 对于非标品(款式多样、主观喜好强),即使搜你的品牌,用户依旧可能被视觉吸引走。
2. 防守投不投,先看几个关键数:
- 品牌词 ACOS:通常会很低,因为转化率高。
- 防守成本:用品牌词投广告的 CPC 通常远低于竞品词,如果花费占比不高、利润率可接受,值得长期投。
- 流失率风险:去看你品牌词搜索结果页,第一屏被竞品广告占多少位?如果多,防守更有必要。
除了流量防守,品牌词广告还有一个隐性价值:让用户在搜索你的品牌时,第一眼看到的是你自己的广告位,品牌形象更统一、更权威。
3. 什么时候可以不投?
- 你的品牌词自然排名已经稳在第一屏顶部且无竞品广告干扰。
- 预算极度有限,需要全部集中在新品起量或核心竞品词。
二、竞品词进攻:抢的是“他家潜在人群”的注意力
1. 为什么要进攻?
- 新品冷启动时,通过竞品词可以精准切入目标人群,借助对方的品牌知名度获取点击。
- 在标品类目,竞品词的客户购买意图已经很明确,转化机会高于泛词。
2. 进攻要算账
- 先看竞品词 CVR(转化率):如果明显低于你的均值,很可能是类目匹配度不够或价格优势不足。
- 再看竞品词 ACOS 与利润率的关系:例如毛利 40%,ACOS 高于 40% 基本就是亏本买单。
- 最后对比平均出单成本:看市场同类新品拿下一个订单平均要花多少广告费,你的数值如果高太多,就要优化或暂停。
3. 进攻分层思路
- 核心竞品词:直接与高销量竞品对打,预算适中,定期观察 ACOS。
- 长尾竞品词:低 CPC、高转化潜力,可以用来打补充流量。
- 替代品竞品词:功能或使用场景接近但非直接对标,风险低、竞争小。
三、标品与非标品的不同打法
标品(如电子配件、工具等):
- 品牌防守更重要,因为价格、配送、评价差异小,客户跳槽风险高。
- 竞品进攻需关注价格和评价竞争力,否则容易高 CPC 无转化。
非标品(如服装、饰品等):
- 品牌防守要挑重点 SKU 防守,因为款式差异大,客户搜索品牌时可能只是找相似风格。
- 竞品进攻可以更大胆,尤其是抓住风格相近的竞品词,有机会直接吸粉。
简单说,标品要守,非标品要抢;标品靠防守稳盘,非标品靠进攻拉新。
品牌词不是一定要投,但如果不投,你要确保自己不会被“偷家”。竞品词也不是一定要打,但打之前,你得知道花这笔钱能不能赚得回来。核心是算账 + 看数据 + 动态优化,而不是凭经验拍脑袋。
文章来源:信息来自于互联网,不代表全球定制网官方立场,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学习。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,烦请联系客服,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。如若转载请联系原出处。
分享给好友: